新時代下“十四五”規劃編制說明
時間:2020-3-14 10:12:45
瀏覽數:7249
“十三五”時期,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我國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即將完成,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即將實現,我國將進入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軍的全新階段?!笆奈濉睍r期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重要開端,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以下簡稱“十四五”規劃)是黨的十九大后編制的第一個發展規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編制的第一個發展規劃,也是我國確立三級四類規劃體系后編制的第一個發展規劃。因此,編制好“十四五”規劃顯得尤為重要。
一、編制要求
(一)突出發展規劃的統領性作用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統一規劃體系更好發揮國家發展規劃戰略導向作用的意見》(中發[2018]44號)指出,國家發展規劃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動綱領,居于規劃體系最上位?;A規劃為空間規劃,主要承擔基礎平臺功能,提供空間保障;支撐規劃為區域規劃和專項規劃。因此,發展規劃為統領規劃,是黨的主張轉化為國家意志的載體,是其他各級各類規劃的總遵循。因此,在“十四五”規劃編制過程中,我們將更加注重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增強指導和約束功能,統籌重大戰略和重大舉措時空安排功能,體現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規范化,使規劃更好地體現時代特色、更好地貫徹國家發展戰略要求。
(二)注重高質量發展要求的落實
當前及未來,我國經濟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以解決好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廣大民眾對生活消費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提出全新的要求,期望更加體面、更加尊嚴的美好幸福生活。因此,我們將全面打造以人為本、更加公平、更為多樣、更高質量的生活作為“十四五”研究的一項重要任務,旨在全面應對和解決新時代我國主要社會矛盾、滿足人民過上高品質美好生活的需求。以“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現代化建設”為要求,在“十四五”規劃編制中,從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全方位規劃,系統謀劃,確保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開啟良好的開端。
(三)圍繞補齊短板提升發展品質
堅持問題導向,充分考慮我國區域自然稟賦、發展基礎的差異性,發展階段的不同步,以“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作為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的抓手,通過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新動能培育方面補短板,在現代服務業和民生急需領域補短板,在實體經濟有效投資領域補短板,在精準脫貧方面補短板,在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方面補短板,在優化營商環境等制度供給方面補短板,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四)充分發揮信息化在規劃中的作用
以國務院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和《關于統一規劃體系更好發揮國家發展規劃戰略導向作用的意見》為指導,利用大數據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的數據信息資源,指引目標設定和規劃決策;建設智能化信息平臺,將各類規劃納入統一管理,強化規劃銜接協調,跟蹤監測規劃編制和實施進程,推動規劃基礎信息互聯互通和歸集共享,提高規劃編制和管理的科學性。
二、重點任務
(一)持續治理生態環境
“十四五”規劃將持續部署生態環境治理工作,加快建立健全生態文化體系、生態經濟體系、目標責任體系、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生態安全體系;全面優化國土空間開發布局,調整產業布局,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以空間治理和空間結構優化為主要內容,嚴守“三區三線”,實施并加強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建立匹配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空間治理體系,加強空間管理體制機制建設,提出空間結構調整的方向、原則和推進空間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思路和舉措。
(二)發展高質量現代經濟
“十四五”規劃將圍繞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一主要目標,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產業體制,促進科研成果轉化;重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建立準入暢通、開放有序的市場體系,提高生產資料與勞動力的配置效率;促進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規范有序的綠色發展體系建設,使高污染、高能耗、生產方式不符合環保標準的企業退出市場;實施對外開放和境內開放,加快要素市場深度拓展開放,建立結構優化、效益提升的全面開放體系。
(三)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十四五”規劃圍繞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這一主要目標,持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強化農業科技支撐,不斷延伸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加強農業與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推進農村自然資源加快增值,實現農村綠色發展,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農村發展新格局;研究反貧困面臨的新形勢,發揮群眾的內生動力,穩定脫貧基礎;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均等化建設,推進農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讓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四)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十四五”規劃將圍繞建立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重點關注東、中、西及東北,重點區域、大小中城鎮等協調發展;產業轉移和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變化趨勢,制定相應的對策和措施;建立并完善區域戰略統籌機制、區域政策協調機制,優化區域互助機制,繼續健全市場一體化發展機制;不斷強化輻射帶動能力和影響力,“以點帶面”助推大區域高質量發展;研究區域內全要素的布局優化,加快形成統籌有力、競爭有序、綠色協調、共享共贏的與基本實現現代化相適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
(五)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
“十四五”規劃將圍繞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這一主要目標,實施教育優先戰略,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強化培訓服務,提高救助、低保、保險等社會保障水平;大力落實健康中國戰略,精準對接新時期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醫療衛生健康需求,提高醫療保障水平;以體制機制創新為路徑,充分利用高新科技實現社會治理資源的整合,穩步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立“十四五”基本公共服務清單,持續落實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理念,全面建立系統完善、層次分明、銜接配套、科學適用的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
(六)構建創新生態體系
“十四五”規劃將圍繞深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出完善稅收政策、后補貼政策、獎勵政策、采購政策,并制定推動政策落地的具體措施,優化創新政策環境;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用簡政放權的“減法”換取創新創業的“加法”,扶持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創新引人、用人、育人長效機制,研究建立合適人才聘用機制;促進科技交流合作“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支持和鼓勵創建創新型孵化器,搭建風險投資與創業創新成果對接平臺,開展技術成果轉化和交易,推進科技成果熟化轉化。從而培育和營建開放、包容、和諧、有序的創新生態系統,激發創新主體的最大動能。
(七)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
“十四五”規劃將針對“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圍繞提高城鎮發展質量和綜合承載能力,研究優化城鎮空間布局和形態,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城鄉統籌發展,提升城鎮化發展的水平和質量;找準基礎設施短板,明確方向,增加公共空間,提升城市環境品質;注重城鄉發展的空間體系融合,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推動城鄉功能融合,形成合理的城鄉融合體系;開展城鎮生態環境修復治理,改善城鎮人居環境;堅持城鄉融合發展、統籌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與鄉村振興戰略,堅持深化改革、破除新型城鎮化體制機制障礙。
(八)完善基礎設施網絡
“十四五”規劃將根據建設安全高效、智能綠色、互聯互通的現代基礎設施網絡重要任務,強化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補齊鐵路、公路、水運、機場等領域短板,提升基礎設施供給質量,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的重大項目;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配套政策措施;尤其是對于農村地區,加強農村飲水、道路、用電、住房、物流、信息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使得基礎設施通達程度逐漸均衡,在城鄉融合發展中,讓基礎設施建設先行,進一步增強基礎設施對促進城鄉和區域協調發展、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支撐作用,更好發揮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
(九)實施關鍵領域深化改革
“十四五”規劃在基礎性關鍵領域改革方面,持續推進營商環境重點領域改革,完善具有中國特色及區域特色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研究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措施,為民營經濟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建立健全有效的財稅體制、完善預算管理制度、深化稅制改革,推動財稅制度改革,建立公平統一、調節有力的現代稅收制度;權衡財政風險與公共風險的關系,強化財政、金融和經濟風險統籌管理;把防范金融風險放到突出位置,穩步推進風險防范工作,完善配套監管制度和風險防范機制。
(十)優化對外開放新格局
“十四五”對外開放研究將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圍繞暢通對外開放通道、強化對外開放平臺、擴大對外開放領域、優化對外開放體制機制等方面,針對發展基礎和實際需求,充分利用資源條件,提出全方位、高水平對外開放格局打造的思路、目標和任務。通過實施全面對外開放戰略,激發對外開放的活力、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優化對外開放布局。同時,以對外開放不斷引入外部高科技與創新要素,整合創新資源,在更高起點上推動自主創新,以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與創新能力跨越式提升。
三、工作要點
(一)工作內容
一是客觀全面做好總結評估。對“十三五”執行情況進行全面總結評估,對照“十三五”指標進行評估,做好完成工作和成績的總結,對未完成的重點工作和任務進行客觀分析,查找分析原因。對“十三五”發展現狀及水平、經濟結構、產業水平等,結合全面小康社會發展指標及經濟產業發展階段等進行全面對比評估,客觀準確把握區域所處發展階段及特征。
二是重視現狀和環境研究。對區域現狀了解清楚,對未來發展環境判斷準確,是科學編制規劃的基礎。重視對區域現狀的深入調查,通過實地走訪和座談等多種方式進行調研,研究發展現狀,分析現有資源支撐和發展基礎。同時,研究國家政策和環境變化,判斷未來發展形勢,并研判在大區域和環境中的戰略地位。
三是重視區域瓶頸問題的解決。基于問題導向,高度重視區域瓶頸問題的解決。五年規劃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居于規劃體系最上位,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在規劃編制中既要全面,又要重點突出,尤其要致力于打破制約區域發展的瓶頸,找準突破發展的切入點、解決核心問題,發揮戰略導向作用,這樣才能高質量發展。
四是做好近中遠期的目標銜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突出改革創新;遠近結合,更加注重以解決長遠問題的辦法來應對當前挑戰,既要以五年為主,預測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各項目標,以及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
五是科學謀劃“三個重大”工作。立足區情,緊扣國計民生,認真研究一批對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全局帶動性強的重大工程,對推進社會建設、生態環保、改善民生作用顯著的重大項目,對解決突出矛盾、增進公平效率有力有效的重大政策。加強科學充分論證項目,為補短板、增后勁、促均衡、上水平提供支撐。
六是重視突出區域自身發展特色。各地區自然稟賦、發展條件都具有自身特點,經濟社會發展也形成各異的發展規律。在編制規劃過程中,尊重區域發展規律,尋找區域與其它地區的異同,挖掘其發展的價值,準確把握其發展特色,并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突出區域特色。
七是重視規劃實施的可操作性。在規劃編制的過程中,注重規劃的前瞻性和實施性。既要站在大區域發展中考慮問題,對未來發展和環境變化有一定的預測,又要切合區域發展實情,制定目標要通過努力可以實現,重點規劃任務要具體到項目的實施,確保規劃實施效果。
(二)編制程序
“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是一項國家到地方、全局與局部、宏觀與微觀等相互結合的系統性工作。按照國家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期規劃的要求,結合我集團公司長期從事區域經濟戰略研究和三個“五年規劃”研究編制的豐富經驗,“十四五”規劃研究制定的主要程序為:
第一步:開展經濟社會的全面系統調研
第二步:開展“十四五”經濟社會重大課題研究和專項規劃編制;
第三步:開展“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基本思路研究;
第四步:在課題研究、基本思路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國家、上級規劃思路及要求,編制“十四五”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
第五步:搭建規劃綜合管理信息平臺;
第六步:對“十四五”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進行論證;
第七步:“十四五”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上報人大通過。
本文地址:http://www.runlinweb.com/newsview.asp?id=524,轉載請注明出處。
修改時間:2023-11-30 16:4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