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略導讀:當前國有企業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目前國企重組的政策重點是壓縮過剩產能和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國企重組熱的背景是什么?影響國企重組的因素到底是哪些?國企重組可能會遇到哪些障礙?重組會采取哪些模式或舉措等等問題,都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思考。
●在全球經濟增長整體乏力,出現了所謂的“新平庸”的同時,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嚴重、國際間產業競爭更加激烈、貿易保護主義明顯抬頭。面臨這樣的國際環境,已經高度國際化了的我國國有企業,只有推進兼并重組,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提高國際競爭能力就是一個沒有退路的選擇。
●目前國企重組的政策重點是壓縮過剩產能和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政府的政策設計要圍繞重組的路徑,有針對性地實施已有的稅收優惠、財政資金投入、金融支持、土地、職工安置等政策,并通過政策的細化更具可操作性。
●企業內部資源的再調整,尤其是那些規模龐大的企業集團,要按照業務鏈、技術鏈的有機關系進行資產和組織的創新性調配,著重解決長期困擾企業的業務重疊、多級法人體制的低效率弊端。
國有企業重組的背景
國有企業重組并不是一個新鮮問題,但是自2015年初,中國南車、中國北車這對中國最大的兩家軌道交通裝備制造商在分開15年后再度整合以來,先后有國家核電和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南光(集團)有限公司和珠海振戎公司、中國五礦集團公司與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與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整體并入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至此,國資委直接監管中央企業減至106家。在媒體和資本市場的炒作下,儼然成為當下一個熱門話題。那么,國企重組熱的背景是什么?影響國企重組的因素到底是哪些?國企重組可能會遇到哪些障礙?重組會采取哪些模式或舉措等等問題,都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思考。
國企重組的背景主要有三個方面:
其一是國企的贏利能力持續下滑。以中央制造類企業為例, 2012年到2014年,年均國有資本收益率僅為3.9%,并呈現逐年下降的態勢。還有資料顯示,2015年美國金融危機以來,全國國資委系統監管的企業效益同比下降6.1%,根據財政部最新數據,2016年1—4月,中央國企利潤同比下降6.6%,仍然延續了此前一直下滑的頹勢。國有企業作為國家的創利大戶出現這樣的局面已經引起各方的高度關注。
其二是國企的產業分布仍然不盡合理。調整國有企業不合理的產業布局一直是我們的戰略安排,近年來,盡管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不斷加大,第三產業的比重上升,第二產業的比重開始下降,但國有企業的產業分布和資產結構仍然偏重,其中有許多國有企業分布于產能過剩的行業和產業鏈的中低端,這不僅影響著國企本身的效率,也影響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目前我們正在進行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進一步調整國有企業的產業布局,壓縮過剩產能,這就對廣大的國有企業提出了挑戰。
其三是國有企業面臨著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根據IMF公布的數據,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3.1%,遠低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前5年平均5%左右的增速。在全球經濟增長整體乏力,出現了所謂的“新平庸”的同時,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嚴重、國際間產業競爭更加激烈、貿易保護主義明顯抬頭。面臨這樣的國際環境,已經高度國際化了的我國國有企業,只有推進兼并重組,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提高國際競爭能力就是一個沒有退路的選擇。
影響國有企業重組的主要因素
國企面臨的外部環境無疑會影響到企業的行為,但并不是決定的因素,更重要的因素是來自于政府和企業方面。所謂企業的重組,與并購會涉及至少兩個以上的產權主體不同,是單一產權主體就其所有資源或資產實施的重新配置,包括不同經營單位之間資產的再配置和同一單位內部資產的重新組合。因此,將國有企業包括央企在內的所謂并購、整合稱之為“重組”最為恰當。作為一類特殊企業,國有企業的重組會涉及到“雙重主體”,即作為出資人的政府和企業本身,政府是國有企業最大的出資人,它是推動企業實施重組的根本動源,企業則是合并以及合并以后進行戰略規劃及內部整合的主體。因此,我們需要對作為國有企業產權主體的政府和實施主體的企業進行分析。
(一)關于政府實施國有企業重組的政策指向
2016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頒發的《關于推動中央企業結構調整與重組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指出,到2020年中央企業的發展目標是實現四個“一批”,即“鞏固加強一批、創新發展一批、重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所謂“鞏固加強一批”是指對主業處于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主要承擔國家重大專項任務的中央企業?!爸亟M整合一批”是指推進中央企業強強聯合、中央企業間專業化整合、中央企業內部資源整合和并購重組,實現國有資本優化配置?!皠撔掳l展一批”指的是搭建調整重組平臺、科技創新平臺、國際化經營平臺,推動產業集聚和轉型升級,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增強中央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扒謇硗顺鲆慌笔侵竿ㄟ^大力化解過剩產能、清理處置長期虧損企業和低效無效資產、退出不具有發展優勢的非主業、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等。
進入新世紀特別是伴隨著國資委的成立,國有企業重組的重點逐步放在了企業的做大做強,而目前推進的國企重組更在于壓縮產能、增強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
(二)企業方面的因素
國有企業作為一類特殊企業在某種意義上是政府的政策工具,然而由于委托代理關系又使得企業實際控制者有著很強的自我訴求。就企業的重組而言,一方面,企業有著做大做強的內生動力。在現行體制下,如果企業的資產大了,人員增多了,對產業的控制力增強了,往往就意味著企業的政治地位就提高了,甚至企業的行政級別也會上去。因此,作為企業的實際控制者都愿意擴大企業的邊界。甚至有時候不惜過高的負債率也要擴大規模。另一方面,事實上,所有的國企都有保值增值、做大做強的具體任務。在這種壓力之下,國有企業在前些年都在通過重組、并購的方式大幅度地擴張。
國企重組的模式
過去的經驗表明,國企重組的機制或方式無非是兩種,一種是行政性重組,即通過行政命令和資產無償劃撥的方式,比如“拉郎配”將兩個或更多的企業撮合在一起;另一種是市場化重組,即依托資本市場實現企業的并購重組,目前實施的重組是兩種方式的結合。就重組的模式來看,實踐中已經探索出所謂的“四種模式”。第一種是“強強聯合”,主要是將行業內業務相同或相似的國有企業合并同類項,避免惡性競爭,最大限度地發揮規模經濟與協同互補效應,典型案例就是中紡集團并入中糧集團、中國國旅集團并入中國港中旅集團。2016年央企重組第一單的武鋼集團和寶鋼集團的重組也引人注目;第二種是“專業化整合”,主要指行業內的企業的橫向整合,按照業務相關度將兩家或更多企業重組起來,以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典型案例就是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合并為中國中車;第三種是“內部資源整合”,即在一個企業內部,通過梳理旗下業務線,優化資源配置,避免同業競爭,典型案例就是中國電力與國家核電合并為國家電投;第四種是“并購重組”,這是一種市場化的重組方式,通過采用如股權轉讓、出售、資產剝離、資產置換等方式進行。這種重組模式有時候會涉及到非國有企業。以上的這些模式已經在央企的重組實踐中運用了,地方國有企業的重組完全可以借鑒,并在實踐中進一步創新。
促進國企重組的路徑與政策建議
目前國企重組的政策重點是壓縮過剩產能和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因此,國企重組的路徑選擇不外有以下幾條。而政府的政策設計要圍繞這些路徑,有針對性地實施已有的稅收優惠、財政資金投入、金融支持、土地、職工安置等政策,并通過政策的細化更具可操作性。
第一條路徑:分類重組
針對國企改革,大家都同意實行分類改革,即按照國有經濟戰略定位對國有企業進行功能分類,即完全公益型企業、中間型企業和競爭型企業。對于公益型國有企業要通過重組逐步剝離其有非公益性業務,涉及競爭性業務要徹底退出。對于中間型國有企業應當明確其所具備的特殊功能,通過重組不斷地提升企業的治理水平和競爭力,比如軍工、電信、民航、能源等重要領域。對于競爭型國有企業要完全按照市場化原則推進其兼并、重組。比如鋼鐵、汽車、裝備制造、對外工程承包等領域,通過兼并、重組,減少企業數量,擴大企業規模,壓縮產能過剩,解決經濟效益比較差等問題。
第二條路徑:重組與改革相結合
通過“混合所有制”推進我國的大企業戰略。一方面,我們要通過國有企業之間的“合并同類項”的方式,將業務相近、優勢互補、有利于資源優化配置和比較優勢最大化的企業整合在一起;另一方面,也要將擁有類似業務的民營企業整合進來,促進各種資源要素向優勢企業集中,做大企業規模、做強企業優勢,使得新企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
第三條路徑:企業內部資源的再調整
企業內部資源的再調整,尤其是那些規模龐大的企業集團,要按照業務鏈、技術鏈的有機關系進行資產和組織的創新性調配,著重解決長期困擾企業的業務重疊、多級法人體制的低效率弊端。
對于國有企業的合資重組和跨國并購則要采取積極而又謹慎的態度。實踐證明,近年來,國企的跨國并購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要在充分評估涉外并購業務的各類風險的基礎上,對那些風險確實低而收益也可觀者,鼓勵其并購。
(來源:經濟參考報)
本文地址:http://www.runlinweb.com/newsview.asp?id=178,轉載請注明出處。
修改時間:2023-11-28 16:5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