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里,薪酬體系設計是件很難的事。其實,HR只要把握住薪酬體系設計的“六大法寶”,就等于掌握了薪酬設計的不二法門,設計出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薪酬體系,也就并非難事了。
一、確定薪酬設計的總目標
對企業來講,薪酬體系絕對不是無緣無故改變的,任何管理措施都是為企業實現某種目標而服務的,薪酬體系也一樣。
不同的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以及面臨不同的處境,薪酬設計的目標就不同,所以薪酬體系絕對不是固化不變的,而是要根據企業發展情況有效地進行調整,以達成企業最終目標。
有些企業要進行薪酬設計是因為企業過往薪酬體系設計得不科學,造成現有的人員感到不公平,員工覺得自己的付出與得到的不對等,那么薪酬體系設計的目標是平衡員工利益分配,穩定團隊人心。
而有的企業則是因為經營績效不好,員工缺乏動力,旱澇保收、一潭死水,那么這時制定薪酬體系的目標就是:通過薪酬這個杠桿來撬動員工積極性,產生多勞多得的價值驅動力。
二、崗位分析與薪酬調研
崗位分析不僅用于招聘、績效,還可以用于薪酬體系設計。
在薪酬體系設計過程中,崗位分析是為薪酬調研服務的,著重在崗位的工作量、工作價值、市場稀缺程度等方面進行分析評估。
薪酬調研要從企業內部與外部兩方面展開。內部則是對現有員工的薪酬狀況進行調研,了解員工薪酬的結構、標準是否具有激勵性,還要結合公司人力成本費用與盈利狀況進行綜合評估;外部調研則是了解同行同類型各崗位的薪酬標準、薪酬結構。
具體方法:內部調研可以用員工問卷,再結合財務相關數據進行;外部調查可以利用招聘網站相關數據,以及同行打聽等方式進行。
三、設置合理的薪酬結構
薪酬結構的設計,不是簡單地對工資進行拆分,而是要合理地導向公司的目標或價值觀,薪酬結構可大致分為三個大類別:
(1)基礎工資類:如基本工資、職務工資。
從公司的角度來講,基礎工資相對容易預算,也是相對可控。
它的不足之處就是相對僵化,不能體現價值分配的原則,基礎工資比例設置過高會造成團隊沒有上進心,沒有戰斗力。但基礎工資設置比例過低就會造成招聘難、留人難。
(2)績效類工資:如績效獎金、銷售提成、年終獎、公司分紅等等。
它的特點是該員工為企業貢獻了相對應的價值后,按承諾要給的回報。它無定態,唯一的評判標準就是完成預定目標情況。
科學合理的績效體系,能夠促進企業價值的追求。它的不足之處就是管理體系、績效管理體系的設置如果不科學,反作用會更大,不僅不能提升績效,反過來會更加傷害企業發展。
(3)福利類工資:
福利類工資是公司人力成本之一,但不能直接納入到員工基本工資中去,或者從基本工資中拆出來,因為那是不合理的,福利類工資代表著企業對員工的投入與付出。
一般來講,福利類工資越多的企業,人才吸引力就越高。它的不足之處就是成本管控,而且很難量化觀測付出成本后能夠得到什么樣的回報。
四、確定各種薪資標準
規范了薪酬結構后,剩下的事情就是要確定各種結構薪資的標準。比如基本工資該怎么定?績效薪資標準怎么定?福利類工資的標準怎么定?
(1)基礎類薪資標準的確定。首先要依據年薪總額基數,再以年薪基數的一定量百分比平均分配到12個月。這就得出一個數據作為中位值,結合等級薪資,再設計一系列上下標準。
(2)績效類工資標準的確定。有兩種方式,銷售直接按業績提成即可,而管理崗位則根據年薪總額相對應比例作為標準數量,再根據該人員完成目標的考核結果而計算實際績效類工資。
(3)福利類工資標準的確定。沒有一定固定標準,主要根據企業的承受能力,依據財務預算進行設置即可。
五、編制薪資體系相關文件
完成以上幾個步驟后,HR就要起草編制完整的薪資體系制度與操作流程,將薪酬設計系列標準流程進行規范下來了。其中至少要包含以下內容:
(1)薪資體系的目標與原則。
(2)薪資體系的適用范圍。
(3)薪酬結構的組成與定義。
(4)各崗位的薪酬結構與組成。
(5)基本工資的等級評定方法與流程。
(6)基本工資的計算方式。
(7)加班的認定與加班工資的計算方式。
(8)績效工資的計算方式
(9)各崗位福利與補助標準以及相關規定。
(10)各類有薪假期標準以及休假規定
(11)工資的發放時間與程序。
(12)工資核算有誤的申訴與處理流程。
(13)公司績效管理體系相關制度。
(14)公司績效考核相關表格。
(15)公司各崗位職等職級明細表。
(16)公司職等職級基本工資標準明細表。
(17)崗位勝任力測評表。
六、進行薪酬(套改)測算
運用了前五個法寶,可以說已經完成了整個薪酬體系的框架,下面就需要將員工薪酬套入新的薪酬體系中,來評估新的薪酬體系(方案)是否可行。如果是新企業,可以按照企業的年度人員規劃(招聘計劃),測算下年度薪酬成本。